春花烂漫,春色满园,我市乡村游热度高涨,石潭等一些乡村景点周末游人如织。人们欣喜地发现,如今黄山的乡村旅游,不再局限于几个“网红村”一时的热闹,而是拥有许多可玩的新去处。从春天到冬天,从城郊到远山,每个时节、每个村庄都有不同的看点和玩法,可谓百花齐放,蔚为大观。
最小干预取得最好效果
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”,提出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”。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微改造提升、微景区培育、微创意运营、微循环发展、微奉献治理“五微”行动,推动村庄变景区、创意变生意、农房变客房、生态变业态、资产变资金,实现乡村产业丰美、环境优美、乡风纯美、社会和美、生活甜美,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典范。
(资料图)
“五微”行动的关键就在一个“微”字,倡导各地决不搞“大拆大建”,而是结合实际,因地制宜发展“一村一品”,走特色化发展之路,铺展不同场景的新安山居图。最大特点就是能以最小干预取得最好效果,实现“短(时间短)”“平(平稳有序)”“快(见效快)”的目标。在村庄建设上,倡导各地围绕创建景区村庄,大力培育微景区,景村融合一体化发展,让乡村有颜值增加值。
在这一理念思路指导下,全市各地积极实践,大胆探索,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。比如,徽州区岩寺镇虹光村以“童趣虹光”为主题,对村庄“金边银角地”、房前屋后闲置地等零星地块,以小菜园、小花园、小游园等模式改造,培育美丽庭院、一米菜园、儿童乐园,打造了“跳房子”“滚铁环”“扔沙包”等童趣活动30余处,带游客们一起淘回童年;歙县绍濂乡和平村以“一个有爱的地方”主题,积极营造“和文化”,引申“爱文化”,打造乡村爱情、婚俗、亲子、田园等时尚节点,把村庄塑造成城市人寻找乡愁的家园、年轻人打卡爱情的乐园……
通过持续用力,目前全市形成了“茶香竹铺”“江畔九砂”“如意姬川”“甜蜜江村”“艺蔬临河”“卖花渔村”“梦里祖源”“文化莘墟”“绿野仙踪西溪南”“塔川秋色”“生态坑上”等特色“微景区”170个,认定第一批景区村庄12个,不断为乡村旅游提供新场景、新动力。
农旅融合激活美丽经济
进入油菜花期,歙县霞坑镇石潭村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,赏花经济红红火火。“3月以来,我们农家乐客源爆满,客房供不应求,每天的营业收入可达8000元。”石潭村炳山农家乐老板吴炳山说。石潭村党总支书记辛健表示,石潭村今年游客量较往年增长非常明显,3-4月的油菜花旅游旺季,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突破100万元。
石潭村因壮美的云海景观和油菜花资源而远近闻名。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,近年来,石潭村整合美丽乡村建设等各方面资金完善道路交通、旅游服务等基础设施,开通了昌溪至石潭公路,打通了山上循环道,形成了内外交通循环,缓解行车、停车难问题;同时,通过举办油菜花节、油菜花摄影大赛等活动,营造“赏花就到石潭”的旅游IP。
不止油菜花盛开期间美轮美奂,石潭村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,常年云雾缭绕,云海磅礴,目之所及,皆是风景。为此,该村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充分利用花资源与地形地貌、青山绿水、徽派民居彼此辉映互衬的独特奇观和优势,做好“花”文章,打响“花”品牌,搞活“花”摄影,开发“花”旅游,启动了“季季有花、花花有节”花事摄影主题业态打造计划,逐步打造“菜花闹春、葵花争夏、红叶醉春、寒梅傲冬”的“四季有景”的乡村旅游生态。
杞梓里镇坡山村也因云海和油菜花而盛名。该村依托“四季云海”,按照2A级景区村庄创建要求,围绕“心灵健康高端胜地”主题,打造“云上坡山,豁然开朗”休闲农旅品牌,营建“四季花海”“独树小屋”等众特色景观和打卡点及农家乐精品民宿业态吸引游客。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,开发坡山旅游“伴手礼”,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。目前,坡山每年吸引旅游人数13万,带来旅游收入1500多万元,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2.4万元,超镇域人均年收入0.6万元。
石潭和坡山是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生动缩影。依托生态、产业等资源优势,各地乡村着力做好融合文章,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,做强产业根基,把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,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,加快乡村振兴步伐。
全域联动下活一盘好棋
今年以来,我市深刻把握旅游发展大趋势,灵活运用价格机制,有序推出门票“减免优”政策,包括宏村、西递在内的乡村景区纷纷响应,产生明显效果。比如,3月8日妇女节当天,全市宏村、西递等11家景区统一对全国女性游客免门票,游客量一路飙升,单日突破5万人次。其中宏村游客比平时多2万余人,西递游客是没有推行免票优惠同期的35倍。
在门票“减免优”等政策刺激下,游客自由行往,全市域形成一个大景区,实现联动发展。各乡村景区抓住机会,挖掘自身特色元素,加强创意策划,纷纷推出各种活动,实现对游客的引流。比如,徽州区西溪南景区举办“烟雨徽州·诗意田园”徽州创意坊春之约活动,通过市集沙龙、艺术展等子活动,呈现不一样的徽州创意及诗意田园。歙县坡山景区举办“云端市集”,展出各类文创类产品、乡村特色农产品。据了解,这个春天,全市各地将陆续策划举办各类踏青赏花、采茶斗茶、非遗体验、文创市集、美食品鉴活动近50项。
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景区摆脱“门票经济”,是顺应旅游发展基本规律的必然趋势。我市乡村景区已经迈开革新的步伐,更加注重对山水人文资源的深度挖掘,更加注重游客的休闲度假体验,不断丰富产品业态,创新产品体系,融入全域旅游新格局,助力推动全市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、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、旅游产品向旅游产业转变。
值班编辑:王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