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柳下惠(亦称柳下季),姓展,名获,字子禽,春秋时柳下(现平阴县店子乡展洼一带)人。
(资料图片)
2、余展无骇为鲁国司空(pnqk)。
3、子禽官拜士师(掌管监狱的官)。
4、因他居官清正,执法严谨,不合时宜,弃官归隐,居于柳下(今濮阳县柳屯)。
5、死后被谥为“惠”,故称柳下惠。
6、 旧小说多引用“柳下惠坐怀不乱”的典故,来赞扬男子之美德。
7、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,柳下惠宿于郭门,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,柳下惠恐她冻死,叫她坐在怀里,解开外衣把她裹紧,同坐了一夜,并没发生非礼行为。
8、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“坐怀不乱”的正人君子。
9、也有传说是:某年夏天,展获外出访友,途遇大雨,直奔郊外古庙暂避,但一踏进门槛,见一裸体女子正在里面拧衣,展获急忙退出,立于古槐之下,任其暴雨浇注。
10、庙内妇女发觉,躲在门后,忙着湿衣。
11、此事传为佳话,故有“柳下惠坐怀(槐)不乱”之美名。
12、 柳下惠“坐怀不乱”,这还是小事情,历史上坐怀不乱的男人或女人有很多,不过古人以柳下惠作标榜,我们也不必再另外举别人的例子了,而坐怀不乱并不是柳下惠最高的一面,他最高的一面在这里: 柳下惠为士师,三黜。
13、人曰:子未可以去乎?曰: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?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? 柳下惠作士师,等于所在管刑法的官,勉强比作现代的司法部长或最高法院院长。
14、他三次上台,三次都被罢免下台,于是有一个人对他说,你先生何必一定要在鲁国做事,出国去吧!你自己国家不要你,何必一定干,到别的国家说不定有更好的地位。
15、柳下惠答复他说,一个人终身行直道,思想、行为、做事完全直的,走正路来做人家的部下,在任何一个国家社会做事,都是一样会有问题,都要吃亏,会被挤下来的。
16、如果以歪曲的心思,用手段来取得地位,以得功名富贵为荣耀,并不想真为国家社会做事的,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父母之国呢?祖宗都在这里,一样可以做事。
17、换句话说,随便在哪里,决不走歪路,而走正路,在任何社会都是一样比较困难的。
18、柳下惠的人品就在这里,为了贯彻人格的思想,为了贯彻传统文化以正道事人,以正道立身处世,忽视于功名富贵,那是身外事,并不在乎,这是他的人格。
19、这里先记载他的事情,后面孔子还要提到他的。
20、 为什么把柳下惠的事放在微子、箕子、比干三人的记载后面?柳下惠并不是殷纣时代的人,而是春秋战国孔子这一时代的人,还可能稍稍早一点,比孔子大几岁,不过已是一个天下闻名了不起的人物,这里先记载他的事,柳下惠的这几句话,也说明了前面三个人的事情。
21、所以中国的古文,如《论语》的文章一看起来好像是法律的条文,一条一条,好像连不起来,实际上仔细一读,它是长篇文章,连接得非常好。
22、换句话说,微子、箕子、比干、有的愿杀身以成仁,如比干;被赶出去就走了,如微子;为奴就为奴,如箕子。
23、为什么他们不弯一弯呢?态度稍微改变一下,去拍个马屁,也会好好用他们,更何况他们本来就是皇族。
24、可是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?这就说明个人作人也好,在国家社会中立足作一普通人也好,大原则上人格的重要。
25、反过来,就是如果以枉道事人的话,随便哪里都可以干,如果坚持以正道、直道事人,又何必离开?所以引用柳下惠的这几句话,等于是为上面三个人的事,作了一个注解,这就是《论语》的编辑方法柳下惠,生于公元前720年11月18日,卒于公元前621年冬12月3日,享年百岁。
26、山东新泰(一说河南濮阳)人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