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意思就是:天上天下无有更超胜佛陀的,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、上、下无量世界里也找不到更超胜佛陀的了,我尽见了世间的一切(万事万物),一切之中没有能超胜佛陀的。
2、这句话出自于《大藏经》中《佛本行集经》,本经是以昙无德部所传的佛传为主,集合摩诃僧祇、萨婆多、迦叶维(一作迦叶遗,迦叶惟)、尼沙塞(一作"弥沙塞")四部所传,以及《譬喻经》等异说而成的一部综合佛传。
(资料图)
3、本经也特别指出五个部派各有其不同名字的佛传:摩诃僧祇师名之为"大事",萨婆多师名之为"大庄严",迦叶维师名之为"佛生因缘",尼沙塞师名之为"毗尼藏根本",昙无德师名之为"释迦牟尼佛本行"(见本经第六十卷)。
4、扩展资料: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云童子供养然灯如来得到授记,又从然灯到迦叶的十五世佛,释迦前身也都供养得到授记。
5、这十五世里包含着贤劫四佛中过去三佛(拘娄孙、拘那含牟尼、迦叶),又和南方佛教所传二十四佛(见于巴利文本《佛种姓经》、《大史》等)大体相同。
6、本经在十五世佛之后还提到曾供养过弥勒菩萨,摩诃僧祇师有十二条,萨婆多师有一条(此部异说较少,是因为和本经基本部分昙无德部之说相近似的原故),迦叶维师有十一条,尼沙塞师有五条,四师同说(诸师)有五条这样过去的十五世佛和现在的释迦牟尼以及将来的弥勒,三世诸佛就都联系起来了。
7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佛本行集经即:这个偈颂当中讲到了,在天上天下,对整一个上下的世间当中,都没有像佛这样子了不起的、殊胜的、至高无上的、不可思议的,在十方世界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佛。
8、世间的一切我都见完了,就是没有见到一个能像佛这样子最尊、最上、最高贵、最第一的。
9、为什么佛陀能够成就这个偈颂的功德呢?我们应当知道,这就是般若让佛陀成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佛。
10、因为他证悟了般若、他现前了般若、他圆满了般若,所以他是天上人间最尊、最上、最高贵、最第一,十方世界无法比拟。
11、世间的一切见多了、见尽了,也无法像佛陀这样子。
12、《大藏经》中《佛本行集经》如是记载: “阿难。
13、我念往昔。
14、有一如来。
15、出现于世。
16、号曰弗沙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。
17、时彼佛在杂宝窟内。
18、我见彼佛。
19、心生欢喜。
20、合十指掌。
21、翘于一脚。
22、七日七夜。
23、而将此偈赞叹彼佛。
24、而说偈言。
25、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阿难。
26、我以此偈叹彼佛已。
27、发如是愿。
28、乃至彼佛语侍者言。
29、是人过于九十四劫。
30、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。
31、” 这段文字清楚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因地(累积成佛之因的过去某一世)见到当世的如来“弗沙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”,而发自内心道出的赞佛偈。
32、 意思是:天上天下无有更超胜佛陀的,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、上、下无量世界里也找不到更超胜佛陀的了,我尽见了世间的一切(万事万物),一切之中没有能超胜佛陀的。
33、 为什么这么说呢,因为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是最无上的!每一位佛陀为救度所有众生离开轮回苦海,都曾发起无上的大悲心、不惜生生世世为众生舍弃头目脑髓,经历千经万劫累功积德而成就佛果的!这个是赞佛偈天上天下没有比得上佛的,十方世界也没有比得上的,世间所有我见过的,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佛的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